偷窃是极敏感的问题行为,往往触及父母底限,涉及道德、法律、学校、家庭教育、社交关系等多方面的问题。很多父母,在知道孩子偷盗时,一般都会采取严厉或暴力,用强硬的手段断绝孩子偷东西的行为。但这样的处理方式,对年幼的孩子真的有用吗?今后真的就不会再发生了吗?
12月16号上午,江西鹰潭市月湖公安分局接到报警,称停放在步行街的一辆价值2万多元的摩托车被偷。民警调取天网和地面视频发现,作案人是一名青少年。当时这辆摩托车停放时并没有上锁,他直接推走了。
之后经过技术分析,很快掌握嫌疑人的身份,徐某今年刚满16周岁,还没有成年。12月24号夜间,警方对他实施了抓捕。经审讯得知,徐某当天还实施了另外两起盗窃案件,他通过拉车门,将未上锁汽车内的财物盗窃一空。
事后,徐某的父亲表示,徐某从小就特别调皮,经常和同学打架,3岁的时候就出现偷拿他人东西的情况了,由一开始的零钱、火腿肠、鸡蛋等,发展到现在窃取他人财物的习惯,因为情形太过于恶劣,不服从管教,已经不被学校接收了。
当问及徐某为什么偷东西的时候,他表示,是因为家里给不了,就想要自己偷拿。原来徐某的父亲当初为了纠正儿子的不良习惯,也是花费了大量的心思,刚开始还只是言语教育,后来发现说教不管用,就开始“棍棒教育”了,但徐某就是软硬不吃,父亲打得越狠偷得越多。
随着徐某一天天长大,徐先生对他犯错后的惩戒手段也逐渐升级,但是徐某已经习惯了这种家庭暴力,丝毫没有改变,慢慢的徐先生就放弃了对他的管教。没了父亲的管教,徐某就更加肆无忌惮了,甚至越来越严重,多次进入派出所。
其实,不当的教育理念也是家长和孩子之间不良影响的导火线,徐某自从10岁被徐先生痛打之后,几乎就不愿意与徐先生交流了,他们之间的亲子关系显然破坏殆尽。在现实生活中,也有很多家长为了纠正孩子的不良言行,让孩子“长记性”,就采用粗暴的方式对待他们,殊不知,被打怕的孩子,得到的不是教育,是恐惧和逃避,还有可能是反抗。
孩子的成长本就是不断犯错、不断改正的过程,如果家长没有深究孩子背后的行为动机,而是粗暴对待,或是放任不管,将可能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,强化不良行为。所以,家长在面对孩子的偷窃行为的时候,千万不能混淆主次,要记住:严惩不是目的,改正才是。
站点声明:本站的原创文章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,部分信息内容,图片来自网络,若有侵权,还请联系lh@zhitouweilai.com 删除
三个初中生逃学“闯社会”,成功被现实劝退
2020-12-08南宁一18岁大学生跳楼身亡,留言称“我累了”
2020-12-19高中生欲赴外地见网友,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交友
2020-12-0811岁女孩频繁出入小卖部,竟给老板转账四万多
2020-12-19男子因女儿夜不归宿当街揪头发暴打
2020-12-19他从3岁开始偷东西,父亲打得越狠偷得越多
2021-01-28熊孩子负气离家出走一夜未归
2020-12-0814岁女孩离家出走,被60岁老汉拐去6年连生3娃
2020-12-0812岁双胞胎姐妹离家出走:私会男网友并拉黑亲友
2020-12-19上饶13岁女孩被连扇14个耳光,对方却称“打错了”
2020-12-19两小学生因凳子上洒水而打架,双方家长竟对簿公堂
2020-12-08高中生逃学离家出走,如何管教离家出走的孩子
2020-12-0824小时点击排行榜
孩子叛逆管不住?
学校不知怎么选?